当前位置: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疖 >
疖扩展阅读
疖
(又称:火疖、火疖子、疖肿、疖子)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收藏
精选内容
介绍
推荐专家
推荐医院
相关问诊
< 返回介绍
疖-
预防-
扩展阅读
当心“小疖”成“大劫”——长了疖子要早治!
查看详情
陈善闻副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泌尿外科
有的人私处或者臀部,老是鼓起大大的“红包”,特别是长在鼻子周围较大的“红包”可千万不敢挤,轻轻一碰还很疼,正中间还能看到白色分泌物。有时过几天会消,但没过多久又长出来了,苦不堪言。老人们常说“这是火疖子”是上火导致,其实则不然! 一.人身上常见的疖肿是什么 一说到疖(furuncle),自然大家会想到“火疖子”,专业的定义为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累及皮下组织。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偶可有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在人体最常见的表现为,偶然感觉背部、面部、臀部疼痛不适,一摸能感觉到有个小疙瘩,让同伴帮助观察多为一个小红点,如果拖延其会逐渐扩大,甚至连城一大片,就成为医学上所说的痈。 也有偶然在体表发现的小疙瘩,或者小鼓包,无疼痛,无红肿,仔细看表面可看到一个小黑点,多为皮脂腺堵塞,皮质分泌聚集形成的囊肿。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红,迅速肿胀、化脓、破溃、疼痛、溢脓,甚至引起发热等不适。 二.病因 疖的发生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是导致疖肿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病因。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很多化脓性毛囊炎或者是毛囊深处组织的感染就会导致疖的形成。人体长期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就很容易长疖。疖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者是体型肥胖的人群,还有不注意卫生以及免疫力低的人群,因为这些人低抵抗力普遍比较差,很容易感染细菌。2、皮肤损伤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人的皮肤受到损伤。如外伤划破皮肤、蚊虫叮咬等,都会导致皮肤表面出现创口,这时候就给外界细菌以及病毒提供了侵入人体皮肤的通道,因为人体一旦出现皮肤损伤,会导致皮肤的防御能力下降,很容易感染细菌以及病毒。这时候如果再用手去抓挠皮肤表面,会加重皮肤损害程度,提高了患有疖的风险。3、皮肤清洁不到位现在很多人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日常不注重对皮肤的清洁,而疖的发生与皮肤的清洁度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皮肤清洁不到位,那就很容易滋生细菌,也会导致皮肤分泌的油脂增多,很多细菌就会附着在皮肤表面,并且滞留在毛囊内,促进细菌的繁殖,从而导致疖的产生。4、免疫力低下免疫力低下会诱发很多疾病的出现。大多数情况下疖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系,当人体免疫力降低的时候,皮肤抵抗细菌的能力也会下降,这时候很容易出现皮肤感染性疾病,疖就是其中一种。尤其是对于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健康、情绪不稳定的人群,很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也更容易导致疖的产生。 三.临床表现 疖初起时,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范围仅2mm左右。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触之稍有波动,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继而脓栓脱落、破溃流脓。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愈合。有点疖无脓栓,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较严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相关。 四.疖肿的危害是什么 单一的疖子会引起所起部位的疼痛不适;如果长在鼻根至两口角之间(医学上称危险三角)的疖肿受到挤压时,会引起眼周甚至颅内组织感染,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如果疖肿感染不早期干预,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在人体免疫力作用下自行好转,但这种情况有点放任自然,因为人体起疖肿多是抵抗力较弱的时侯发生的;二是,疖肿迅速扩散,原因是人体皮肤下面是一层松散的脂肪组织,一旦感染扩散,通常犹如瀑布一样一泻千里,甚至可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的出现局部的肿胀、发红、发热,会迅速的带来疼痛不适。五.检查1.直接涂片检查根据情况,医生可能会在患处取脓液,直接涂片送化验室做革兰染色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2.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医生可能将脓液涂片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此明确细菌种类及指导临床用药。3.血常规检查发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 六.诊断鉴别疖的炎症侵润较深而大,局部红、肿、热、痛明显,中央有脓栓。依据临床表现,本病易于诊断。如有发热等全身反应,应作白细胞计数或血常规检查。疖病病人还应检查血糖和尿糖,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疖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痈 病变范围大,表面有多个蜂窝状脓栓,局部红肿更为显著,形成蜂巢状,疼痛剧烈,全身症状明显。 2.痱疖 亦称假性疖病,系汗腺化脓性感染,常与红痱同时存在。好发于小儿头皮等部位,似疖肿,但无脓栓,侵润比较局限,且局部疼痛与周围炎症均不如疖明显。3.皮脂囊肿(俗称粉瘤)并发感染。4.痤疮 痤疮伴有轻度感染 痤疮病变小并且顶端有点凝脂。5.汗腺炎通常发生在腋窝、肛门周围、外阴及乳晕等部位。 七.治疗对早期炎症结节可用热敷或物理疗法(透热、红外线或超短波),也可外敷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已有脓头时,可在其顶部点涂石炭酸。有波动时,应及早切开引流。对未成熟的疖,不应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 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2.局部化脓时急躁排脓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出脓后辅以呋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3.抗菌治疗 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菌药物治疗,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等。有糖尿病者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对顽固性患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自家菌苗或多价葡萄球菌菌苗。以下四种情况应系统用抗生素:1.毛囊炎位于鼻周、鼻腔或外耳道内。2.大的或复发性疖。3.皮损周围有蜂窝织炎。4.皮损局部治疗无反应。应给予青霉素、头孢类、大环内酯类和克林霉素等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 对于外耳道、鼻、上唇部的疖子不可切开,更不要挤压,以防感染扩散蔓延。八.预防保持皮肤清洁,增强机体抵抗力。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暑天或在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勤洗澡和及时更换内衣,婴儿更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表皮受伤。 1.切忌乱挤压 由于疖子有的生长在面部,不但不好看,而且时间长了容易化脓,很疼,于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疖子成熟后,只要用手把脓挤出来就好了,专家提醒说,其实长疖子尤其头面部疖子挤脓是十分危险的动作,万万使不得。因为头面部血管直接与颅脑相通,且血管本身无静脉瓣。当外力压迫时,血液可逆流入脑,挤疖子时,细菌可随血液进入颅内,引起危及生命的颅内感染和海绵窦栓塞。尤其是鼻根至双侧口角的“危险三角区”的疖子,必须严禁挤压,正确的做法是请医生及时排脓,然后经过几次引流、换药,便可好转痊愈2.切忌自行涂药皮肤任何部位出现红肿热痛,都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处理,切忌自行涂药,尤其是红汞、龙胆紫,对伤口有毒性,易引起痂下积脓。今年以来,伤口护理中心已处理了几十例此类痂下积脓患者。有的是用中草药处理了1多月,结果从1个疖变成了多个毛囊和皮脂腺感染,处理极为棘手。另外,如果反复出现疖肿,要检查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发现异常要及时去内分泌科诊治,看看是不是跟糖尿病有关。总之;疖为毛囊深部炎周围组织化脓染局部结节红肿痛逐渐增大锥形变结节中央坏死软出现黄白小脓栓红肿范围也扩大栓落脓出而愈痊全身症状多不显毒血症状抗力减
2023年01月16日
5963
0
5
小小疖子莫轻视,随意挤压惹大祸!
查看详情
邢卫斌主任医师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皮肤科
有些人脸上或背上经常鼓起一个红色的大包,经常可以达到拇指甲大小。这个“红包”不仅肿得很大,而且会让人觉得火辣辣的,轻轻触碰就会非常疼痛。因为它经常在吃了很辣的东西或者炎热的时候出现,人们就认为它是“上火”导致的,所以叫它“火疖子”。很多人长了疖子后,发现挤压它可以挤出白色或者黄色的分泌物,就控制不住地想要挤压,觉得只要把里面的分泌物挤干净,疖子就会消下去。其实,“疖”发生的直接原因并不是“上火”,而是细菌感染。而且,挤压并不能治疗疖,反而有可能引起炎症扩散,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疖”到底是什么?疖,又称疖子、疖肿,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细菌性化脓性炎症,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疖多为单发,若数目较多且反复发生,则称为疖病。人为什么会长“疖”呢?疖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寄生细菌,人正常皮肤的毛囊和皮脂腺中就有它的存在。正常情况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当皮肤被擦伤或割伤,它就会从毛囊口侵入皮肤内部,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以下因素会增加疖的发生风险:1.处于高温环境中、出汗较多时;2.搔抓、擦伤皮肤;3.不良的卫生习惯,局部皮肤不干净;4.长期饮酒;5.患有其他皮肤病,如痤疮、湿疹;6.糖尿病、贫血、营养不良、慢性肾炎、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器官移植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情况。疖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疖可以发生于人体的任何部位,较常见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疖开始表现为略微隆起的红色疼痛小结,大约豌豆大小,迅速发展为半球形坚实的结节,皮肤出现红、肿、热、痛,边界不清;之后肿痛的范围不断扩大,小硬结渐渐变软而有波动感,中心出现黄白色的脓头;然后脓头发生脱落、破溃,排出脓液后,疼痛、肿胀就会减轻,几天内可愈合。有时,最开始疼痛、坚实的红色结节不化脓也不溃破,就会自然吸收。为什么说不能随意挤压疖?疖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原本疖本身的感染灶比较局限,如果随意挤压,就可能导致细菌感染的扩散,引发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甚至败血症。如果疖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即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挤压就可能导致细菌和毒素沿眼静脉和内眦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寒颤、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甚至死亡。那长了疖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如果疖没有化脓,可以外涂百多邦软、夫西地酸乳膏;如果疖发生了破溃,就需要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的抗生素,避免进一步感染加重;如果多个疖融合发展成痈,必要情况下需要切开病灶,引出脓液;来医院面诊,除外一下表皮囊肿,本病往往需要手术切除。如何预防疖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用温和的杀菌肥皂清洗双手,勤洗澡,及时更换内衣。避免皮肤破损:防止外伤,如有外伤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积极治疗痤疮、湿疹等皮肤病。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尽量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022年04月26日
2942
0
2
夏天疖肿的防治
查看详情
曹元成主任医师
淄博市中医医院 内科
夏天疖肿的防治 夏秋季节,有时头部或身上忽然长出一个疱块,由小渐大;成熟时,溃破流脓,这便是疖肿,有的则是疔疮。疖肿是夏秋炎热季节常见的疾病,民间俗称“热疖头”。它是一个毛襄及其皮脂腺和周围皮下组织急性发炎后,所引起的化脓性疾病,以幼儿为多见。 为什么热天容易生疖肿呢?这是由于夏、秋炎热季节,气温髙,人体出汗多,毛孔就容易产生阻塞现象,引起发炎;有的是受到汗液的刺激,头部发痒,抓破时受感染而发炎;也有由于受烈日曝晒和进食热性食物后,造成内热所致。有人对容易生疖肿的天气条件进行过研究,在50例生疖肿的幼儿中,日平均气温35℃以上,风速微弱的闷热天气,生疖率最高;日平均气温30—35℃,风速一、二级的天气,生疖率次之; 日平均气温28℃以下,生疖肿的就逐渐减少了。 明白了致病的原因,我们就应该注意保持幼儿头部和面部的清洁卫生,在夏、秋炎热季节,不要到太阳下面去曝晒,注意室内通风,减少小儿出汗,饮食也宜清淡。对每年夏、秋季节容易发生疖肿的幼儿,还可以先服些六神丸等药物。 如果已发生疖胂,千万不要去挤压。因为挤伍会破坏炎 症周围的防御圈,使炎症扩大,或使脓液或细菌进到血液里,引起全身感染。尤其是面部三角区两侧口角至鼻根内生的疖肿更不能挤压,因为面部的静脉与颅内血管相通,如果脓液或细菌进入血管,可引起颅内感染,迸而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能危及人的生命。 夏天疖肿 一是夏天气温增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代谢物增多,皮脂腺分泌旺盛,容易堵塞毛孔。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会乘虚而入,在毛囊和皮脂腺内大量生长繁殖而引发化脓性感染。汗液中正好富含蛋白质和脂肪酸,是细菌生长的良好培养基。因此,出汗后如果未及时清洗、更换衣服,或者穿了不透汗的化纤类衣服,都可能刺激皮肤,引发感染。 二是人在夏天睡眠偏少、食欲下降、心烦气躁,会导致抵抗力下降,这也助长了细菌繁殖,极易导致皮肤感染。 三是夏天摄入大量的含糖饮料或瓜果。这会使血糖升高,影响白细胞杀菌的能力,也容易招致感染,特别是糖尿病患者,更易感染。 建议 避免疖肿的5点建议 首先,要保证每天7-8小时的良好睡眠。 其次,调整好饮食结构,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食物为宜。 第三,多喝水,以凉开水和淡茶水为宜。 第四,勤洗澡,注意用弱酸性肥皂或洗浴液;温水洗澡,不要冲冷水,避免刺激皮肤。特别是洗澡时不要把皮肤搓得通红,这样会使皮肤遭受感染。浴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皮肤即可。 第五,穿透气吸汗宽松的棉质衣服,一旦被汗湿透,要及时更换。 炎热夏季,火气旺盛是一大危害,主要表现形式是胃火、肝火和心火。那么引起火气旺盛的主要原因有多重,如不及时调解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严重的有一种就是“疖肿”。中医上讲,这是热毒侵入皮肤而发病,属于疮疡热证,所以又称“热疖”。细小如钉而反应较重的疖子,则称为“疔疮”。疖子以头、面、颈、背、臀等处最为多见;疔疮主要见于颜面及手指、足趾。 疖子虽小,但也不可忽视对它的预防和治疗。一旦忽视了治疗,就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疖里的细菌进入血液中,可能引起血液中毒;挤破嘴唇或鼻了上的疖有危险,因为感染可能扩散至脑部引发脑炎等。 我们经常说的疖肿其实就是毛囊被细菌感染后形成的较大块的红色肿物。多发生在人体受压的部位,如颈部领圈处或臀部。在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有剧烈的搏动性跳痛以及灼热的感觉。如果疖肿长在前额或下颌等皮肤组织致密、张力较高的部位,就会痛得更加厉害。 一般的疖肿过一两天后,红色肿物的中央会形成脓拴,二三天后会自行破溃。也有的疖肿可能不发生破溃而自行消失。虽然这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因为毛囊间紧密相邻,若不及时处理已经长出的疖肿,不仅疼痛难忍,而且容易引起周围皮肤的感染,会长出更多的疖肿来,甚至于会因为感染引发各种炎症。 长在大人身上只要清理好了,一般都是无所谓的,但是这种热火导致的疖肿偏偏喜欢往小孩子身上钻,而小孩子不懂得更好的克制自己,而且也保持不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有点疼痛或者是痒就会伸手去抓,使手上的细菌和疖中的脓栓挤入血液,严重者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进而诱发肾小球肾炎等,至此,“小疖”的遗祸就大了。 如果孩子长了疖肿,家长要做的是: 用医用酒精或淡盐水,帮孩子擦洗干净疖肿,涂上抗感染药膏,并用消毒纱布敷盖在疖肿上,这样可以避免衣服对疖肿的摩擦,还可以防止疖肿的感染扩散。 切不可为了将疖肿的脓液挤出,而用手去挤捏疖肿,因为这样做往往会使感染加重,带来更多的麻烦,一般只有等脓液自行流出。一旦疖肿破溃,要及时用医用酒精或淡盐水清洗干净患处,并继续保持患部的卫生,用消毒敷料再覆盖几天。 为了防止感染的扩散,应当注意患者不要与其他人共用毛巾。如果疖肿发生在臀部,对婴儿要尽可能不用尿布,至少要做到勤换尿布。 疮疡的治疗分内治与外治,二者常结合应用。 1.疮疡内治法的总则为消、托、补 (1)初期尚未成脓时,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针对病因、病情运用清热解毒、和营行瘀、行气、解表、温通、通里、理湿等法则,其中清热解毒为疮疡最常用的治法。 (2)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补托法。 (3)后期正气虚弱者,用补法恢复正气,使疮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气、养血、滋阴、助阳等法则。具体施治时应根据全身和局部情况,按病情的变化和发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药。 2.疮疡外治法应根据疮疡初、中、后期分别辨证用药 (1)初期宜箍围消肿,阳证者可选用金黄散、白虎膏、金黄膏、百草膏,可加掺红灵丹、阳毒内消散,或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新鲜草药捣烂外敷;阴证可选用回阳玉龙散、回阳玉龙膏、阳和解凝膏,加掺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阴半阳证选用冲和散、冲和膏。 (2)中期脓熟时宜切开排脓,尤其应注意切开时机、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选择。如手部疮疡、附骨疽应及早切开;手指部疮应从手指侧面切开,有头疽切口应够大,以保证充分引流等。 (3)后期宜提脓去腐,生肌收口,阳证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脓去腐,阴证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脓去腐;若疮口太小或成痿时,宜用白降丹、千金药线腐蚀;疮口胬肉高突时用平胬丹;脓腐干净用生肌散、八宝丹,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合使用垫棉法或扩创法,加速疮口愈合。 解毒消肿汤 组成:紫花地丁30克,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金银花30克,连翘30克,皂角刺12克,丹皮12克,黄芪20克,生地20克,赤芍12克,黄柏12克,鸡血藤20克,丹参20克,白芷10克,大黄5克,甘草10克,水煎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益气凉血、托毒拔脓。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曹元成
2021年07月07日
3604
0
1
火疖子是什么引起的?
查看详情
黄二顺主治医师
北医三院 皮肤科
2019年12月13日
5928
1
4
疖相关疾病
毛囊炎
瘙痒症
皮肤脓肿
脑脓肿
疥疮
疖相关科普号
黄二顺医生的科普号
黄二顺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皮肤科
741粉丝2.3万阅读
魏博医生的科普号
魏博 主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口腔颌面外科
1114粉丝124.8万阅读
刘磊医生的科普号
刘磊 主治医师
章丘区妇幼保健院
儿科
232粉丝156.7万阅读
好大夫在线
提供平台支持 Copyright 2025
京ICP证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21-0042
营业执照
互联网医疗机构许可证
内容管理/版权/数据获取使用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9799065(包含涉未成年人的举报)
举报邮箱:service@haodf.com
好大夫互联网医院: 4001825799 宁夏12320卫生热线: 0951-12320 银川市政府热线: 095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