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大徐本)徐铉 (宋)卷别卷三下反切式吏切頁碼第95頁,第4字續丁孫
弒異體弑
臣殺君也。《易》曰:「臣弒其君。」从殺省,式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徐锴 (南唐)卷别卷六反切失志反頁碼第255頁,第4行,第6字述
臣殺君也。《易》曰:「臣弑其君。」從殺省,式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段玉裁 (清代)卷别卷三下反切式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480頁,第1字許惟賢第215頁,第8字
臣殺君也。
段注經傳殺弑二字轉寫旣多譌亂。音家又或拘泥。中無定見。多有殺讀弑者。按述其實則曰殺君。正其名則曰弑君。《春秋》正名之書也。故言弑不言殺。三傳述實以釋經之書也。故或言殺,或言弑。不必傳無殺君字也。許釋弑曰臣殺君。此可以證矣。殺在古音十五部。弑在一部。本不相通也。弑漢石經《公羊》作試。二字同式聲也。《白虎通》引《春秋》讖曰:弑者,試也。欲言臣子殺其君父不敢卒。𠋫閒司事。可稍稍試之。《釋名》曰:弑,伺也。說同。皆本《文言傳》之意。
易曰:臣弑其君。
段注《文言傳》文。
从殺省。式聲。
段注式吏切。一部。
字形解说此字始見於篆文。篆文字形從殺省、式聲。從殺省,指殺人而言;式聲,聲兼義,指法則、規範而言。弒字指以下犯上之殺,不合於一般的社會規範。隸書俗寫殺字從戈,強調殺戮之意。楷書承篆文字形而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兼會意。
弒字的相关索引#书籍索引1汲古閣本第187頁,第5字2陳昌治本第258頁,第3字3黃侃手批第205頁4說文校箋第126頁,第7字5說文考正第120頁,第4字6說文今釋第427頁,第3字7說文約注第732頁,第1字8說文探原第1713頁,第1字9說文集注第622頁,第1字10說文標整第76頁,第2字11標注說文第125頁,第10字12說文注箋第931頁,第2字13說文詁林第3582頁【補遺】第16533頁14通訓定聲第848頁,第2字15說文義證第254頁【崇文】第1013頁16說文句讀第363頁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574頁,第1字18古字釋要第325頁,第4字